團隊大了,總有各種會議和討論,溝通成本上升不少。但是我們不能只是抱怨,如何提高開會的效率才是關鍵。本文通過故事的方式分享日常會議的常見問題,并試圖從會前、會中、會后三個階段來列一些相對比較基礎的、比較容易落地執(zhí)行的規(guī)則。
每天的會議太多了,我都沒有時間寫代碼了...
最近天天各種討論,我有好多story都沒測了...
在藍鯨項目經(jīng)常能夠聽到這樣的聲音。這也難怪,團隊大了,總有各種會議和討論,溝通成本上升不少。但是我們不能只是抱怨,如何提高開會的效率才是關鍵。
前同事李光磊寫過一篇《極限會議》就是講的怎么提高會議效率,寫的非常好。但其中的原則要真正實踐起來可能還是不那么容易讓所有人都能快速理解并實施。
本文通過故事的方式分享日常會議的常見問題,并試圖從會前、會中、會后三個階段來列一些相對比較基礎的、比較容易落地執(zhí)行的規(guī)則。
會前
場景一:突如其來的會議
一天早上,小青看了看時間,已經(jīng)是9點半,半個小時后有個面試,這是上周HR就約好了的,他把候選人的簡歷拿出來看了看,想提前準備一下。
“小青,咱們幾個去開個會,頭腦風暴一下下周跟客戶的catch up XXX的內(nèi)容!” 突然聽到有人叫他,小青回頭一看,原來是老王。
“大概要多久?我十點有個面試呢。 ”
“看進度吧,估計得一個多小時,我半個小時前給你們幾個發(fā)了邀請了?!?/p>
“那我肯定不行!我只有半個小時,你不提前看下日歷么?再說你現(xiàn)在才發(fā)邀請,也沒有提前準備啊,我對XXX不是很了解,感覺我沒啥可以輸入的...”
“快來不及了,時間不好安排,最近大家都忙。要不你先參加半個小時吧!”
小青沒辦法,只好去參加會議了,大家陸陸續(xù)續(xù)來到會議室,等人都到齊已經(jīng)是9:40了...
小青非常不爽,對于老王來說,似乎這一切很正常,因為這樣的情形在項目上并不少見。
從這個場景,我們看到有幾個方面的問題:
· 會議沒有提前預定參與人員的時間,也沒有查看參會人員的時間是否有沖突;
· 會議沒有準時開始;
· 沒有時間提前準備;
· 小青可能不是合適的參會人員
場景二:Feature kickoff
BA組織某個team做feature kickoff,這是一個在原來某個復雜feature上的功能擴展,由于業(yè)務需要,對原feature的設計有改動。在講解新feature的設計過程中,大家發(fā)現(xiàn)BA目前提供的設計可能有些問題,于是大家開始討論和澄清原來feature的相關設計是什么樣的,時間過去了一個小時,還沒有正式回到新的feature的kickoff上來...
這個場景存在這樣的問題:
會議的目的是kickoff新的feature,但是新feature的設計并沒有相關人員的確認(這種確認并不需要全team的人參加),而導致全team人都在的情況下,浪費了很多時間來討論設計的合理性。這是會議之前沒有足夠準備的原因。
從前面兩個場景的問題,我們來總結一下會前的規(guī)則有哪些:
· 確定會議目標:每次會議一定會有一個目標,只有明確目標,這是會議高效的前提。目標不明確的會議,可能沒有開展的必要。
· 確定會議議程:根據(jù)會議目標,把會議議程定義清楚,這樣才能在開會的時候嚴格按照議程,準時結束。
· 確定參會人員:盡量準確的確定參會人員。如果是討論,要求參會人員都能有輸入;如果是宣布某個決定,確保參會人員是需要被通知到的。如果邀請了不一定要在場的人員參會,對雙方都是一個浪費。
· 提前通知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