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觀點,是說我們只做一件事情,一個產(chǎn)品只能有一個定位,或者說一個主線功能。
我們經(jīng)常會想到要做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提供兩個功能服務給用戶,然后我們就在屏幕上放兩個按鈕,這個按鈕是A,那個按鈕是B。我們甚至已經(jīng)預估到第一個按鈕會有 60% 的人點,第二個有 40% 的人點。這樣的界面我相信在我們產(chǎn)品里面非常非常多,但這是不好的。
比如說一個 Windows 頁面或者一個客戶端頁面,我們盡可能在一個界面里只有一個主要的按鈕,這個按鈕非常顯眼。然后用戶到這里基本上不用思考,點這個按鈕就行了。如果一個界面里并排著兩個或者更多的按鈕,說明有問題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可以回去檢查一下我們有多少界面里并排著有兩個以上按鈕的,這都是有問題的,意味著這個界面以后有一個分叉路口,用戶要做思考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我們沒有給他任何的暗示,就是這樣子。
就像我們經(jīng)常會簽署一些文件,其實體驗做得很不好,因為是甲乙雙方來簽,你要思考一下到底簽左邊還是右邊,你要看里面的字。這就像兩個按鈕一樣,假如我們換一種方式,把你要簽的圈起來或者標個顏色,寫個字,請你簽這里,你就很清晰。所以在我們的界面里也是,即使一個屏幕有多個按鈕,我們會標一個默認按鈕,它是綠色的或者是加重的,使得你進來以后只會點這一個按鈕,其他的可以忽略掉。
所以在這里我們會經(jīng)常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你這個版本做了 10 個功能的替換,你想一下 10 個功能都上線以后,它們各自對用戶帶來的幫助有多大?如果你真的想這個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你做其中兩個功能就夠了,做其他 8 個功能的時間讓同事放假去旅游真的會更好一些。也就是說,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是浪費的,這里就提到一個“基架”的重要性。
開發(fā)的同志都知道,我們加的東西越多,將來維護的麻煩就越大,而且你還去不掉——哪怕只有很少的用戶在用,但是你就去不掉,這挺可怕的。所以有時候,我們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經(jīng)常是在做壞事,不是做好事,因為他拼命引入新的功能進來,后面反正又不用自己寫代碼就不管,然后就把開發(fā)的累死了。運維的也很累,因為東西越來越多以后,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后來我對待我們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方法很簡單,我說我對你所有的提議不說“不”,一般是不會錯的,因為這個錯的概率只有0.01%、0.1% 那么大。但是如果我任何一次說“可以”,錯的概率非常大,往往超過 80% 可能是錯的。單從概率上來說,真的是這么一回事情。因為我們要冒出一個想法來太容易了,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東西是否一個正確的想法,就太難了。我們開一下午頭腦風暴的會議就可以冒出無數(shù)的想法。
產(chǎn)品如何從用戶體驗出發(fā)
剛才我提到其實我們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工作里很多是研究人的心理,你們肯定會問我們怎么樣去研究心理,我們是不是應該有心理學的培訓課程,那個挺難的。其實研究客戶心理就是研究自我,很多時候我們是瞄準自我的需求來做產(chǎn)品的。我看到這里有 Qzone 的同事,也發(fā)現(xiàn) Qzone 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都跑到別的博客里面去寫博客去了,自己都不用自己的東西。不是為我這種用戶設計的,那是為誰設計的呢?
當我們研究不到用戶需求時,我們就會說只要讓我們自己用得爽,這個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一點。怎么樣讓用戶用得爽呢?如果光憑一些體驗的話,其實是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把自己當作一個傻瓜來用產(chǎn)品,傻瓜心態(tài)。
把自己當作傻瓜,這個挺難的,但據(jù)我所知喬布斯也是用這個方法,而且他這方面功力特別強,他能瞬間把自己變成一個傻瓜。我就不行,我要經(jīng)過5-10分鐘的醞釀才能進入到這個狀況,這是非常難的一個功力。我觀察公司里面有一個人也很厲害,就是 Pony,他大概能在 1 分鐘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