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紀經濟報道》,泄密事件發(fā)生后,一些網站借機渾水摸魚,打起了那些“裸奔”用戶的主意,“有些網站把公開庫的數據直接導入自己的用戶庫,也發(fā)通知給用戶更改密碼,來獲取用戶。”更有一些“灌水”公司,居然拿被竊用戶的賬號去發(fā)“水帖”,刷“僵尸粉”。而一些存在競爭關系的公司,則互相指責抹黑對方。
泄密發(fā)生后,網民感到震驚,而在一些網絡公司內部其實早就見怪不怪,原因之一就是雙方間存在著巨大的信息不對稱。有專家揭露,此次被公開的數據庫,其實只是部分早就泄露、在黑客交易市場流傳很久的老舊數據庫,黑客實際掌握的數據庫遠不止于此。網絡公司早知數據庫被盜,現在才道歉和采取措施,足見用戶利益在其心中的位置之低。
此次泄密事件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禍”——一些網站為了商業(yè)利益,而犧牲用戶的利益。比如,對用戶密碼進行加密存儲,應是商業(yè)網站的運營常識,然而,為了方便操作,節(jié)省成本,一些網站竟長期使用明文密碼,以至輕易遭竊。再如,用戶注冊時禁用簡單密碼的網站并不普遍,有的網站不設置密保提問,甚至連驗證碼也沒有。
其實,實現上述操作并不難,要的只是一個將用戶利益放在首位的理念而已。對于已遭泄密的網站,要盡快通過各種方式提醒用戶修改密碼;對于幸免的網站,則要加強安全監(jiān)測,盡快升級硬件,提升反泄密能力。
如今,電子商務、在線支付、移動支付等網絡手段越來越重要,如果泄密擴大,帶來的恐怕將不僅是心理上的恐慌,更是經濟上的重創(chuàng)。從此角度講,對網企來說,保護用戶就是保護自己;對政府來說,維護健康的互聯(lián)網行業(yè),也是在維護健康的經濟。
那么,就此次泄密事件看,工信部僅僅譴責和要求恐怕還不夠,還應及時出臺更具體切實的舉措及行業(yè)條例,乃至推進相關立法,提升行業(yè)標準和監(jiān)管力度,促使網企重視用戶的信息安全權益。比如在美國很多州,有意造成用戶信息泄露的要負法律責任。
如果說此次泄密事件也能“壞事變好事”的話,那就是將網企漠視用戶信息安全的短板徹底暴露出來,倒逼網企重建行業(yè)倫理,將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權作為基本生存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