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人生的道路來講,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次失敗不要緊,留得青山在、不沒柴燒,這是更多登山者得到的啟示
編者按:
他是一名企業(yè)家,率領旗下的房產大軍取得千億的銷售記錄,登頂中國地產界;他又是一位登山愛好者,用腳丈量山川,在峰巒之巔體驗人生。對于兩者的關聯(lián),他稱,都需要有探險精神,但如果要做選擇,寧愿去選后者。
他有時很高調,曾在珠峰之巔留下腳印;他有時又很低調,隱匿在山的背后打量生命。他說,登山后學會了珍惜身前身后事,也懂得了為夢想不放棄。
他是王石,萬科集團董事長。1月20日,王石做客騰訊財經《商業(yè)人生》欄目,談起了自己的登山經歷和心路歷程。王石說,作為一個個體,每個人都應該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也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10年的登山經歷讓王石學到了很多,他稱,失敗不要緊,要懂得留得青山另做打算的道理。(胡晴)
以下是王石訪談實錄摘選。
王石:
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關于登山家和企業(yè)家之間的責任悖論)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甚至質問我,作為一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你這樣去登山,萬一出了問題,對你的股民不負責。
我認為,不僅僅是作為董事長的責任,其實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就有“父母在不遠游”(的習慣),就是你要對父母負責任。換句話說,你去登山,本身對父母就不負責任。再往下深究,你是有家室的人,有家庭、有妻子、有小孩,是不是對妻子、孩子也不負責任?再來講,朋友之間也替你擔驚受怕,是不是你對他們也不負責任?
這樣就帶來一個問題。實際上歸根到底來講,按照負責的話什么都不能做,除了朝九晚五,按時上班、下班,之外就什么都不能做。這個邏輯再推下去,就沒法推了,越推越保守,越推越可怕。
我們再回到原點來講,還是作為人的一個個性,生命首先是對自己負責。(因為)你要做你想做的事情,覺得這一生無所遺憾,就是對自己生命負責。不能說為了孩子怎么樣、為了母親怎么樣、為了股東怎么樣,最后遺憾了。遺憾也沒有用。
所以首先作為一個個體,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對企業(yè)的責任是非常清楚的,我是不是盡了責、是不是盡了職。我盡責盡職、自己能支配時間,就做我想做的事。
我喜歡探險。如果說當董事長就不能探險,那我寧可不當董事長。因為,我創(chuàng)建企業(yè)就是一種探險,從某種意義上成功了,正因為成功才給我創(chuàng)造了想做其他探險的空間。
所以從這個邏輯來講,恰好這種探險是我做我想做的事情。我覺得更充實,才覺得我的成功很值得。在探險當中,我的體會反過來,又進一步帶動企業(yè)往前走,讓企業(yè)也帶有一種探險往前走。
到現(xiàn)在看來,當然,如果出了事一切都無從談起,問題是沒出事。我只能說,我是在探險,我對我自己負責,我對企業(yè)也是負責的。
直面死亡,而后頓悟
(登山時產生的恐懼感)應該是幾種情況。如果恐懼時時刻刻在的話,可能會半途而廢,可能下次就不登了。你如不登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危險也是時時刻刻存在的,所以才有抑郁癥,才覺得活得不值得。
登山當中,所面臨的環(huán)境更極端一些,危險可能性更大一些,要考慮的問題更多一些。比如說,環(huán)境很惡劣,你很難受;晚上睡不著覺,第二天早上會不會起不來了?明天登山是不是冰崩、雪崩,可能就離開人世了?這個極端環(huán)境,更讓你直面死亡而已。
(登山)下來了更珍惜(一些事了)。無論是對所經歷的事、經歷的人,還是對生命本身的態(tài)度。從第一個層面來講:從經歷的事情來講,登山是非常惡劣的環(huán)境。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尤其是像我這樣的階層,是物質過剩時代,什么東西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比如說,你住賓館商務間,一般會給你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