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者,自然更談不上國家刻意的支持保護對象了——任正非甚至拒絕了中央電視臺為其頒發(fā)的“年度經濟人物”獎。
有人說華為的勝利,是民營資本的勝利。那么我們看看華為成立伊始時注冊的兩萬元資本,就會知道資本在華為的成長中從來不是決定性因素。行業(yè)內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說任正非當年僅派一名副總去接待羅奇率領的大摩投資團隊,搞得羅奇很不開心,卻不知在任正非的心中,理想的企業(yè)從來不是靠資本運營而變得強壯的企業(yè)。
更有人認為,華為的勝利,是和其財務不公開、國家銀行的低息貸款支持等金融因素分不開的。其實隨著華為走向國際化,在其網站上看到明明白白的財務數(shù)字已經不是什么難事。
也有人說華為的勝利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廉的結果,但照此推理,勞動力同樣低廉且高科技人才環(huán)境、軟件人才環(huán)境不必中國差的印度等地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一個華為呢?況且在現(xiàn)在的高科技產品市場上,勞動力成本顯然不像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那樣占有企業(yè)成功與否的主導地位。
那么,華為的勝利,到底是誰的勝利?
鞋商的故事
2004年,在西班牙的埃爾切市發(fā)生了一件源自當?shù)厝A人鞋商的對華騷亂事件。由于埃爾切是西班牙、甚至歐洲的鞋子設計、制造重鎮(zhèn),所從九十年代起逐漸引來很多中國華僑在此落腳、開設鞋店。中國人賣的鞋子價格便宜、服務周到,商店營業(yè)時間又長,沒有周末沒有節(jié)假日的開張營業(yè),引來很多消費者在中國人開的鞋店里消費。長此以往,西班牙當?shù)氐慕涗N商和店家受到很大的沖擊和影響。于是,在該年四月,終于爆發(fā)了針對中國人所開鞋店的騷亂事件。當?shù)厝斯糁袊倘?,燒毀了中國人的店鋪和倉庫。據(jù)媒體報道,當警方接到報警趕到鬧事地點后,甚至采取了消極怠工的辦法,直到倉庫燒得超不多了才開始出手收拾殘局。
這個事件當時引起了很多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的關注和思考,因為它基本上是近年來中國飛速發(fā)展的經濟在試圖融入、甚至引導全球化經濟環(huán)境的過程中劇烈爆發(fā)的一次摩擦,非常有代表性。
如果我們思考西班牙華僑鞋商在市場上的勝利,會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探尋過程。西班牙的華人鞋商靠的是什么在西班牙這個傳統(tǒng)的制鞋大國中取得一席之地,其發(fā)展趨勢甚至激怒了本來的市場主角呢?
我們可以排除的是,華僑鞋商的勝利不是資本的勝利,很多中國人初到歐洲的時候都是一窮二白的狀態(tài),他們從第一家小超市、第一家小飯店,甚至從做勞工開始,慢慢積累起自己的事業(yè)和財富;同樣可以排除的是,華僑鞋商的勝利也不是、至少不單單是廉價人力的勝利,在西班牙,從來不乏從諸如土耳其、阿拉伯半島、甚至北非匯聚而來的廉價勞動力;當然,華僑鞋商的勝利更不是產品質量和精工細作的勝利,中國產品銷往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靠的從來都不是優(yōu)良的品質;至于經營策略、市場策略、管理戰(zhàn)略等等MBA課程上的詞匯就更加談不上了。
那么,西班牙華人鞋商的勝利是誰的勝利呢?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我們就會捋出一條比較清晰的線索。
比如說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鞋商賣的鞋子價格便宜,而其之所以便宜是因為人工成本大大的降低了,包括工人的成本、店員的成本、甚至鞋商自己的利潤空間也被和眾多成本一起壓縮了。在傳統(tǒng)的歐洲,人力的價格向來是比機器的價格昂貴的,享受人力的服務基本上是一個奢侈的愿望,整個社會都遵循這樣的價值觀和利益準則。換句話說,整個社會都公認我們買的鞋子的價格里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是給鞋店里的售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