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商業(yè)競爭領域,呈現出了有組織、有策劃、有產業(yè)鏈條的傾向。
——利益化,網暴成為不公平競爭新手段。
小到飯圈內斗、網紅互毆,大到網站之間互黑下架,大企業(yè)惡性競爭,互聯網時代的商業(yè)競爭中,“黑公關”被經常提及。這種擅長操縱輿論、綁架民意的職業(yè)化黑手,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制造假輿情,綁架真民意,達到抹黑競爭對手、抹黑名人及特定群體的目的,以替雇傭者占據競爭優(yōu)勢,實現商業(yè)獲利。
一位品牌公關介紹,在社交媒體時代,不少網絡暴力事件看似偶發(fā),其實背后都有人為操縱。類似小紅書和LOFTER下架整頓,疑似在一些特殊敏感時間節(jié)點,被對手惡性灌入大量違規(guī)信息。
——職業(yè)化,“心病”做引,定向引爆“跟風黑”。
由于網絡暴力作為謀求個體利益的手段收效日益顯著,越來越多人利用其便利性開始左右網絡輿情,誤導民意。業(yè)內專家分析,頻發(fā)的“跟風黑”背后,有組織的職業(yè)團隊是幕后真兇。例如,利用高考等特殊時間節(jié)點,刻意指責某些被選定的“被黑者”學歷或工作履歷問題,逼迫其通過信息泄露進行自證,如泄露就可組織大規(guī)模人肉,如選擇保全個人信息則會被指責刻意造假。
此外,多起亞文化圈的內斗背后,也都不乏深諳傳播學規(guī)律的專業(yè)人士身影。這些“職黑團隊”利用小眾文化圈的“心病”做引子,提前數月“測敏”埋線、左右“下套”、布局“挖坑”,輿情多重走向全在其預案掌控中。在惡意策劃煽動下,圈層內的“小火星”會發(fā)酵、點燃、引爆至圈外,最初的小爭議、小謠言也能輕易被激化為網暴大事件。
——組織化,分工明確效率高。
一些有影響力的大V通過QQ群、豆瓣小組、百度貼吧、微博社區(qū)、微信群、知乎圈子、B站動態(tài)等將粉絲聚集起來,拋出挑唆性語言乃至仇恨言論,更使網暴得以迅速發(fā)酵。粉絲群或水軍的存在讓大V有能力通過后臺動員鼓動普通信徒做急先鋒,而策劃者則會提前制作各種煽動性和沖擊性極強的文案進行分發(fā)。
“圍繞一個或者數個目的,結成看似松散,實則分工明確、很有效率的網暴群體。這樣有組織的網暴,影響力、輻射范圍大大強化?!敝袊囆g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說。
——連坐化,污名從個人上升至群體。
過去的網暴往往針對個體,但近期半月談記者發(fā)現,通過“扒墳”“披皮”和刻意上綱上線等手段,新型網暴有掃射泛化制造群體對立的趨勢,個體的言行會被無限度連坐上升,教師、記者、醫(yī)護、警察等群體紛紛成為受害者。
與此同時,施暴者會包裝美化其目的,如反對資本、尋求創(chuàng)作自由等,將網絡暴力“崇高化”,進而把毫無社會經驗的青少年綁上網絡暴力的戰(zhàn)車,憑借毫無權威性可言的截圖,歪曲事實、虛構罪名、污名化特定群體,興風作浪進而達到其目的。
打擊為黑而黑,網暴亟待精準治理
擁有2萬粉絲的博主驚訝地發(fā)現,去年11月他開通了微博上的創(chuàng)作者廣告收益共享計劃后,將近半年時間一共收入七八百元,其中一半來自一場網絡罵戰(zhàn)?!拔业慕涷炇橇R得越狠、吵得越兇、流量越大,因為廣告共享計劃是按照互動量、閱讀量兩個維度加權計算的結果。”導演畢志飛曾經曬過自己的爭議微博收益截圖,幾條微博獲得2億閱讀量,收入3萬元人民幣。
有關專家認為,一些平臺“流量為王”的利益機制很大程度上讓網絡暴力進一步肆虐。孫佳山認為,互聯網的流量邏輯使得“互黑互撕”成為平臺喜聞樂見的現象,以致平臺漠視甚至縱容“網暴”群體的所作所為。
而有的利益方不僅樂見網暴發(fā)生,甚至親自推波助瀾,通過大數據推送、設置引戰(zhàn)話題、限流謠言澄清等手段掩蓋真相,進而挑撥不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