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具有第一出口大國之稱的中國原料藥,正在引發(fā)全球多米諾骨牌效應。
3月1日,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表示,新冠病毒爆發(fā)后,一家制造商已發(fā)出警告,因受中國原料供應影響,一種關鍵藥品出現短缺,現在庫存已降至預警狀態(tài)。根據FDA的最新報告,他們編制了一份150種藥物(如抗生素)的清單,發(fā)現在美國銷售的產品中,約14%的藥物的關鍵成分在中國生產,而8%的現成藥物在中國生產。
除美國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藥物生產停滯、空運減少,歐洲的藥品供應鏈被打亂。目前,德國有近280種藥品出現供應短缺局面;由于擔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恐慌性搶購和進口自中國的制藥原料短缺,印度藥企正在承受原料藥價格大幅上漲的壓力。包括印度工業(yè)聯(lián)合會早在2月16日就曾警告稱,印度藥企正“瀕臨耗盡其原材料供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中國原料藥企業(yè)正在積極復工中,目前非湖北地區(qū)的頭部原料藥企業(yè)復工率較高,石藥集團早在2月10日就已經復工,目前出口正常;齊魯制藥復工率也超過95%以上;新華制藥(8.670, 0.27, 3.21%)也基本復工,其僅在疫情最為嚴重時因出口檢疫受到部分影響。
3月4日,湖北某原料藥企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們作為國家緊缺物資生產企業(yè)近日開始復工。“復工要求非常嚴格,我們都是一條生產線沒有問題后,再復工第二條,目前產能在30%-40%。”
北京鼎臣醫(yī)藥管理咨詢管理中心創(chuàng)始人史立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國外藥物短缺也從側面說明中國在全球制造業(yè)中的重要作用。隨著中國原料藥企業(yè)的復工,供應會逐漸增加,但短時間內受運輸、出口檢疫、企業(yè)生產等影響,國外市場短缺藥品恢復供應仍需一段時間。
占全球原料藥產量的20%
據報道,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FDA)局長史蒂夫·哈恩于當地時間2月25日表示:“我們正密切關注疫情爆發(fā)對美國醫(yī)療物資供應鏈所造成的影響。這包括,美國的關鍵醫(yī)療物資有可能被斷供,甚至出現嚴重的短缺。”該部門表示,美國有約20種藥物(或其原材料),只能從中國進口。
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中國占全球原料藥產量的2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中國醫(yī)藥(14.870, -0.04, -0.27%)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獲得信息顯示,2018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原料藥42.67億美元,同比增長8.87%。其中,維生素類、心血管類、氨基酸類、抗腫瘤類、抗感染類、激素類等品類占據主要出口地位。
FDA前負責人Scott Gottlieb在2月底參加有關美國對流行病防控措施的國會聽證會時說,美國不僅依賴中國原料藥,而且還依賴中國制造生產原料藥的化學原料。而這些原料很多是在湖北生產的。
數據和分析公司Global Data Pharm Source表示,僅在湖北就有44家獲得FDA或其歐盟標準認可的制藥廠在為歐美提供產品原料。
上述湖北原料藥企業(yè)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很多湖北企業(yè)從1月24日春節(jié)放假開始就停產,而隨著疫情發(fā)展以及封城等措施實施,生產需要的原料進不來,即便生產了產品也出不去。
“我們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