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的長處就是可以見微知著,從毫末之處看出問題的本質,就像老子所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很多哲理都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項目管理當然也可以用哲學的角度去看的。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一位青年大學畢業(yè)后,曾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于是,他去找智者。智者聽完青年的傾訴,微微一笑,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nbsp;青年看見墻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發(fā)現(xiàn)柴禾,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臺上,在灶內放了一些柴禾便燒了起來,可是由于壺太大,那捆柴禾燒盡了,水也沒開。于是他跑出去繼續(xù)找柴禾,那壺水已經(jīng)涼了。這回他沒有急于點火,而是先出去找了足夠多的柴禾,然后才開始點火,水不一會就燒開了。智者忽然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禾,你該怎樣把水燒開?”青年想了一會,搖搖頭。智者說:“如果那樣,就把水壺里的水倒掉一些!”青年似有所悟。
看到這里,我不禁要問你了:你會燒開水嗎?很多人做事都是這樣,一開始躊躇滿志,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水壺裝的水太多一樣,而他又沒有足夠的柴禾,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柴禾。
客觀上,做項目就如同燒開水,只有從開始就想明白該如何做事,刪繁就簡,從最近的目標啟動,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相反,剛開始就萬事掛懷,目標多多,只會半途而廢。
有限的目標、范圍、資源險和風險決定了一個項目的壺、水和柴應如何組合搭配。首先就是目標,任何項目的目標開始時都是有些含糊和不確切的,需要在幾項要素界定好后,目標的詳細內容就可以確切地界定出來。也就是說,雖然燒水壺的大小已基本確定,但是,要燒多少水,可是要看有多少柴禾的。然后,要限定項目所涵蓋的范圍,以確定出項目所涉及的邊界,分清里外。而資源包括物質、人力、金錢和時間,沒有一定的資源做不了事,而過度使用資源就是浪費,沒水平。最后,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帶著風險,只有看其大小和是否可控。隨著項目管理科學的發(fā)展,風險一般來講都是可以預先做出評估,并給出預案的,也就是凡事想在前邊?!盁畨亍庇锌赡芙o燒漏了,也可能找不到水,柴禾也可能是濕的,爐灶可能會突然塌掉,還有點火的時候說不準把手燒了…….諸多風險,不一而足。
絕大多數(shù)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看柴再定壺和水。有一個ERP項目必須在約定的時間內上線,但對于一家大型的電子制造類企業(yè)來講,管理的改善是要一步步地漸進演變,否則就會造成混亂。項目組中企業(yè)的各部門人員基本上是第一次參加此類項目,而乙方的顧問有三分之一的人員不是老手。同時,企業(yè)內部充斥著“ERP不過是個工具”、“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等誤解。
如果想要燒開這家企業(yè)信息化的一壺水,我們該如何做?項目管理的理論給了我們很多說法,但是,實際的操作卻遠不是一本書就能界定好的。首先就是“柴禾”問題。一家制造類企業(yè)的信息化項目,在啟動之后,項目管理人員所能動用的“柴禾”是很容易計算出來的,包括企業(yè)人力、財力和管理層的授權,項目負責人的信用力,乙方顧問的經(jīng)驗和服務能力。這些“柴禾”能燒多大一壺水,再老到的項目經(jīng)理憑著經(jīng)驗也難以看出來,大 多數(shù)情況下只能是有直覺。
大家對這個項目的目標和范圍有些過于樂觀:希望把主廠和所有的事業(yè)部通過這個ERP系統(tǒng)融合起來,希望把公司多年存在的管理上的諸多問題解決掉,包括優(yōu)化供應鏈、管控進出口業(yè)務、優(yōu)化倉庫管理、鍛煉出服務能力較強的IT服務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