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執(zhí)行力不好,其中最大的問題源自于溝通,也就是說執(zhí)行者沒有搞清楚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就開始執(zhí)行操作。這種錯誤概率肯定非常的高。有的時候,不是不想搞明白,而是在特定的執(zhí)行環(huán)境下還沒有搞清楚就使然。
問題在哪呢?
我們來研究中國的一句古話:對牛彈琴。也是我們管理者經(jīng)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意思是譏笑接受訊息的人弄不懂發(fā)送信息的人說的是什么意思。認為這個人太笨了,與他說這些是白費口舌。
當然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典故:戰(zhàn)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yōu)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公明儀不但在室內(nèi)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里卻無動于衷,仍然低頭一個勁地吃草。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diào),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xù)悠閑地吃草。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lǐng),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最后,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于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
顯然能夠明白:問題不在牛,而在彈琴的人。如果你對著牛來彈琴,牛能明白嗎?當然不能明白。那誰之錯?顯然是彈琴之人。若想實現(xiàn)對牛彈琴,首先要會講“牛語 ”。這說明在執(zhí)行當中,面對聽不懂的下屬,我們也要學會“?!闭Z了。否則你的下屬怎能執(zhí)行好呢?甚至被我們稱之為“不拔不動”。
我們再看一則故事:從前有位秀才,夜晚被蚊子咬醒,于是對睡在旁邊的夫人說:“爾夫被毒蟲所吸也” 。秀才看到夫人沒有反應,又大聲地說了一遍:“爾夫被毒蟲所吸也”,夫人還是沒有反應。此時,秀才大怒:“老婆子!趕快起來,你老公被蚊子咬死了”。妻子聞聲,趕快起來,趕走了蚊子。
這個時候,如果你的屬下聽完你的工作指示,而無動于衷。誰之錯?主管。那么要想讓屬下立即行動,首先要了解屬下,用屬下容易接受的方式與之溝通,才是上策。有一個寓言故事: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走來了,他用瘦小的身子鉆進鎖孔,只輕輕一轉(zhuǎn),大鎖就“啪 ”地一聲打開了。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所以,不要對牛彈琴,而要對牛講“牛語”!溝通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fā)。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一個結(jié)論:在管理當中,溝通的主導責任是管理者自己,那么執(zhí)行不佳其“罪魁禍首”也是管理者本人。
那么在管理當中怎樣才算是好的溝通呢?
我們來研究:溝通的結(jié)果(目的)是什么?根據(jù)你要溝通的目的達到你要的效果。領(lǐng)導者溝通結(jié)果是什么?鼓舞他人正面、積極的工作。無論是教育批評還是指導工作,員工能夠按照你的要求馬上行動并積極主動完成你所交待的工作。否則無論你是動之以情,還是曉之以理的方式,沒有創(chuàng)造員工積極努力地工作都是徒勞的。尤其是把員工罵跑了或者導致員工三天不能投入正常工作的溝通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溝通要100%負責任,而不要50%的責任溝通,要100%地為自己的話對他人產(chǎn)生的影響負責。
根據(jù)這一理念,我們得出溝通的品質(zhì)取決于對方的回應。在管理中透過你的溝通員工是否立即行動;在銷售領(lǐng)域中,透過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