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做CMMI的企業(yè)最熟悉的,因為RD過程域里邊正好有著兩樣東西。
這種表述方式適合“產品-項目型”項目,也就是說企業(yè)整體上有一個成型的產品,并通過定制這個產品來銷售給特定的客戶。
簡介:
用戶需求就是用戶需要用我們的軟件來做什么,常常包含很多非軟件功能的描述,比如(銀行軟件)“在開戶時,用戶憑身份證,身份證復印件,開戶申請單(簽字確認)可開戶。”看似很簡單,卻有幾個問題:復印件是一張紙,還是想用聯(lián)機的攝像頭拍攝一個?(航空安檢就是這樣的)開戶申請單,是一張紙還是指屏幕上的一個表單?如果是表單,應該打印出來簽字吧?
產品需求就解答上面的問題的:這個(些)客戶需求需要我們產品具體做什么呢?
幾個明顯地是應該選擇這種需求結構的判定條件:
1. 幾乎每次銷售都需要二次開發(fā)才能完成
2. 幾乎每個客戶都是大客戶(因此才值得做二次開發(fā))
3. 我能把客戶分類并描述他們的業(yè)務特點,以及為什么購買我的產品
使用這種需求結構應該注意的地方:
1. 要善于讓多個用戶需求復用一個產品需求
2. 要善于從多個重復的用戶需求中提煉并產品化產品需求
常見問題:
1. 這種方法沒有顆粒度的概念,需要自己把握
2. 這種方法沒有條目化的概念,很多企業(yè)理解為只要編寫《用戶需求說明書》《產品需求說明書》即可
更詳細的內部結構:
1. 客戶需求和產品需求可能各自還包含若干個層次
成功要訣:
1. 正確處理對不同級別的需求,典型地(不要生搬硬套):
若一個需求僅來自于單個客戶,應“輕視”之,只保留簡單文檔并進行簡單測試,但要記錄“有人要了這個需求”以便復用或提煉
若一個需求被提煉為產品需求,應建立基本的需求和設計文檔及適當的測試手段。
若一個需求被列入產品核心模塊(如工作流/信息流/組織結構等可復用內容),則應該建立健全的文檔供5~10年內查閱,并確保自動化測試(每日冒煙測試和版本發(fā)布測試)
即基于功能點分析進行組織,特別適合于需要招標-報價的項目。
簡介:
所謂文件,就是一組用戶可以理解的邏輯數據,比如在“會議管理系統(tǒng)”中,會議/會議室/參加人都是文件。在OA/MIS等數據庫系統(tǒng)眾所,一個文件一般對應若干個物理表。
所謂操作,就是圍繞某個文件展開的操作,比如會議的計劃/通知/召開/總結/上傳附件等;會議室的增加/修改/預訂等;參加人的增加/刪除/通知/統(tǒng)計等。操作必須是“基本過程”,也就是說包含了所有分支/異常等,以最終操作者達成操作意圖為終點。
文件和操作對應若干功能點及造價,文件15(外部)或35點(內部),操作4~5點不等,每點對應1.5人天左右大約1000多元成本。
此方法比較新,已有配套的培訓教程,包括如何利用功能來計算工作量/成本/工期,并有配套免費工具。
以下產品與之匹配:當需要向甲方競標和報價的時候,用次方法可以迅速準確地計算價格,且雙方均可理解。
幾個明顯地是應該選擇這種需求結構的判定條件:
1. 政府行業(yè)
2. 需要向甲方報價
3. 這個系統(tǒng)是一個以數據和操作的數量為主要因素決定產品規(guī)模進而影響報價的(比如類似OA)
使用這種需求結構應該注意的地方:
1. 文件和操作的概念是有判定標準的,不要望文生義
常見問題:
1. 這種表達方式適合表達要做什么,但無法表達“做到什么程度”
更詳細的內部結構:
1. 客戶需求和產品需求可能各自還包含若干個層次
成功要訣:
1. 此方法的目的在于向客戶確認是否“有必要做”成這個樣子,每個功能的增加將帶來造價的增加。
如果用別的方法描述需求,客戶總是希望做得更全更好,但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