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敏捷軟件開發(fā) (ASD –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為了解決軟件開發(fā)者所面臨的困難,2001年7月,一個由17個方法學家組成的小組成立了敏捷軟件開發(fā)聯(lián)盟(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Alliance),簡稱為敏捷聯(lián)盟(Agile Alliance)。有趣的是,小組每個成員的背景都不相同,但卻最后達成了方法學家們通常不會一致通過的協(xié)議。該小組共同制定了一個宣言,該宣言包含4 個價值和12個原則,主要目的是促進更優(yōu)秀的軟件開發(fā)方法;該宣言還制定了ASD過程的標準。
如同軟件工程協(xié)會的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s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ed (CMMI))為重量級軟件開發(fā)過程定義的需求,敏捷宣言則定了敏捷軟件開發(fā)過程的需求。反應了這些需求的敏捷過程包含如下內(nèi)容:
Agile Data (AD) Agile Microsoft Solutions Framework (MSF) Agile Modeling (AM) Agile Unified Process (AUP) Dynamic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 (DSDM) Extreme Programming (XP) Feature Driven Development (FDD) Scrum Usage-Centered Design (UCD)
絕大多數(shù)的敏捷項目的開發(fā)團隊都少于10個人,在同一地點工作,可以直接和利益關系人們(stakeholders)溝通,利用一些常用的建模工具比如寫字板(writeboard)和公告板(corkboard),擁有自己的開發(fā)機器,使用一些必需的工具,比如測試工具。也有人指出,有些敏捷團隊可能也會比較大(可能好幾百人),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有些人不是總能夠很容易的接觸到利益關系人 (Eckstein 2004)。雖然多數(shù)的敏捷團隊都采用測試主導的開發(fā)方式(TDD – test-driven development),也就是開發(fā)的過程中間進行測試,寫完一部分代碼就測試一部分,他們通常都沒有測試UI的工具。而且,他們幾乎都沒有可用性實驗室(usability lab),因此從該角度來說,這樣的敏捷和傳統(tǒng)開發(fā)的區(qū)別不大。
我在圖一描述了一個普通的敏捷SDLC*,包含了4個階段:第0周期,開發(fā)階段,發(fā)布階段,和生產(chǎn)階段。盡管很多敏捷開發(fā)者否認這種階段式的概念,但實際上很多的敏捷過程中都包含了各個階段,比如XP,AUP, 以及敏捷MSF(這里將“階段”叫做track)。
此文章共有10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文章來源:中國項目管理資源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