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想法或此想法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在作出某個決定前,我們要做的工作是把與這個決定相關的所有信息從潛意識層面浮到意識層面。在意識層面進行一系列的對比、加工、取舍。最終得到一個符合客觀實際的決定。要明白“您究竟想要什么?”
(所謂的經(jīng)驗就是賦存于潛意識之中的各種各樣的感受。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擴充感受的過程。)
四、 溝通三部曲
在人們彼此的溝通中(主要指面對面的溝通),要達到最終目的,至少要經(jīng)過如下一次完整的溝通循環(huán):
信息發(fā)送 信息接受 信息反饋
1、 發(fā)送(編碼)
當某人想和別人進行溝通時,第一步的工作就是將自己掌握的信息傳送出去。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將自己想傳達的真正意思完整、準確的傳達出來。幾個步驟:
(1) 整理思路,確定表達的真實意思。
(2) 確定傳達的方式(編碼)
就象調(diào)制結調(diào)器,信息傳達人要將自己的意思通過一定的方法將腦電波信號轉(zhuǎn)變成可傳遞的一組信號編碼(調(diào)制)。常用的編碼有語言、文字、身體語言、圖象、圖表等。
(3) 將一套反映傳達人想法的信息通過各種媒體傳送給接收者。常用的媒體有:交談、書信、廣播、影視等。
但是即使是某個給定的編碼方式(如語言)對信息傳遞雙方人來講,也存在編寫特點、接收特點的不同。比如說,同一個問題,這樣說可能對方不接受,但換個說法,就能接受。對傳送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接收人能接收信息的編碼特征。用符合信息接收者接收的方式發(fā)送信息。通常我們說:“用他能聽的懂的語言對他說話”就有這方面的含義。
2、 接收(解碼)
當接收人收到傳遞人發(fā)出的信息后就會將編碼再還原成腦電波信號(解調(diào))。只有還原成腦電波后,大腦才能識別和處理。處理的過程見本文第三項。
3、 反饋 當接收人處理完收到的信息后將感受和理解發(fā)送至發(fā)送人,發(fā)送人確認接收人收到的信息是否完整,理解是否準確。如果有誤則需要進行第二輪的傳遞和接收、反饋過程,直到完全理解為止。
五、 常見的溝通障礙:
在日常交往中存在者數(shù)不清的沖突和矛盾。根據(jù)相關調(diào)查,造成上述沖突的原因其實只有小部分是因為利益不一致,而大部分是因為無效溝通引起。常見溝通缺欠如下:
1、 信息編碼缺陷。
(1) 編碼不能反映信息發(fā)送者的真實意圖。常言說:辭不達意。這方面的問題常和信息發(fā)送者的表達能力有關。
(2) 編碼方式完全按信息發(fā)送者的愛好和習慣編制,沒有考慮到接收者的接收方式和習慣,造成接收者不能將收到的信息轉(zhuǎn)換成腦電波,因而不能作出判斷。例如:對非專業(yè)人事大量使用專業(yè)術語。再如:對善于接收圖象信號的人大量使用文字等等。一般來說,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信息接收能力是不同的。有人喜歡文字,有人則偏重于表格,還有人喜歡圖象。讓喜歡圖象的人去讀大段的文字,他可能會漏掉很多信息。
2、 傳遞過程缺陷:因為選定的傳遞過程缺陷造成信息的流失或屏蔽。常見的缺陷:
(1) 傳遞環(huán)境影響:例如:在過冷、過熱、過吵的環(huán)境中談話。
(2) 情緒影響: 在接收人身體狀況不佳、情緒煩躁、焦急時的談話。
(3) 傳遞媒體選擇不當:如傳遞大量數(shù)據(jù)采用書面的表格為妥,如果采用電話方式就不合適。
3、 接收缺欠:
當接受人接受到信息后,首先將接受到的信號解調(diào)到腦電波信號,然后在進行處理。常見缺陷:
(1) 接收人不能將信息進行“解調(diào)”,轉(zhuǎn)換不成腦電波信號。類似于電腦中的亂碼。產(chǎn)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信息編碼缺陷和傳遞過程的缺陷都有可能造成這種情況。
(2) 在處理信號時,大腦是根據(jù)已經(jīng)存在于潛意識中的感受進行的。如果已有的感受和信息發(fā)送人的意思不一致時就會造成所謂的“錯誤的理解”
4、 換位思考不可靠。
人們常說,我們要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
項目經(jīng)理勝任力免費測評PMQ上線啦!快來測測你排多少名吧~
http://opto-elec.com.cn/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