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地表示了自己想傾聽員工的想法時,員工才更愿意告訴上級更多信息。隨著員工與上級之間更加了解,慢慢地,也就變得更加信任。
劉瀾也說:“如果要我選一種最重要的領導力能力,我就選提問能力?!?/span>
——總結來說,“你覺得呢”的兩個內涵,其目的所在,都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從而更好地動員團隊解決難題。
二、新的難題面前,
你過去的思維很有可能錯了
難題一定是你從沒遇到過的新問題。各種各樣的難題也一定會反復出現(xiàn)。在你解決難題之前,必須先做好一個認知準備:
解決難題的前提=失敗+反思。
1.憎恨失敗是愚蠢的,不如欣喜失敗
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失敗是件壞事。但是劉瀾卻說:“不犯大錯,必將平庸。”
劉瀾在《領導力必修課》中提到的“領導力十項修煉”,里面就有一條是“從失敗中學習”。這句話可以從兩個維度理解。
首先,成功往往是一種陷阱,會讓人沉迷于做自己最拿手的事情。
在管理學中,馬斯洛說過一句名言:如果你只會用錘子,那么你就會把所有問題都當成釘子。意思是,當你做一件事很順手時,就會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去挑戰(zhàn)做別的事情。所以不愿意做別的事,只做順手的事,這必定會造成你的局限。
就像一個人很擅長生產(chǎn)馬車的車輪,于是就只生產(chǎn)車輪,那么他就忽略了一件事:終有一天大家連馬車都不需要了,也根本不會需要車輪了。
環(huán)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在今天這樣的VUCA時代。如果一個人只相信自己過往的成功經(jīng)驗,那么他不可能非常成功,這種人也許能小有成就,但將來一定還會面臨失敗。
其次,要意識到,所有的成功都是暫時的,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從失敗中學習。
劉瀾說:“卓越的人不是不會失敗,而是他們善于重新認知失敗?!?/span>
任正非一直強調,不要怕犯錯誤,不要怕失敗。他在多次講話里都提到:“對那些既不犯錯誤,又不改進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職?!?/span>
“聞過則喜”是孔子對待失敗和自身缺點時的價值觀。當代哲學家丹尼爾·丹內特也說:“犯錯不只是學習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講,它還是人們學習或者真正做出創(chuàng)新的唯一機會?!?/span>
任正非是在連工作都找不到的時候,才創(chuàng)辦華為的;馬云在回杭州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之前,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苦難;喬布斯甚至曾被蘋果開除過。他們都經(jīng)歷過巨大的失敗,最后才成為了卓越者。
失敗和犯錯是一種常態(tài),個人的力量也非常渺小,所以我們才要修煉自己,從失敗中學習。
市場是在變化的,技術是在變化的,消費者的需求也是在變化的,善于從失敗中學習的個人和組織,才能不斷轉型與進化。
寶潔公司前CEO雷富禮說:“我把我的失敗看作一件禮物。除非你這樣看待它們,否則你將不能從失敗中學習,你將不能變得更好——你的公司將不能變得更好。”
2.沒行動的反思是徒勞的,不如日拱一卒
對失敗有了更理性的認知后,就要開始反思。反思的意義是,思考如何行動,思考如何在失敗之后迅速恢復,重新投入挑戰(zhàn)。
反思時,要自問:“我要改變什么?我從失敗當中學到了什么?”因為,反思的本質,就是“對思進行再思”。
再思,就是對自己原有的想法,再次進行思考。古人曾說“三思而后行”,就是要先反思自己曾經(jīng)錯誤的思維,或是反思自己剛剛萌生卻不太成熟的想法,之后再行動、執(zhí)行。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讓自己從思考的場景中抽離出來,以一種路人視角或是上帝視角來審視自己的想法。這更像是“元神出竅”,自己觀察自己,自己追問自己,自己審視自己。
要想做到這一點,可以嘗試使